“我們是國家的建設者、改革開放的參與者,我們不希望收獲的僅僅是年齡,而是希望通過努力、奮斗使中國從貧窮落后愚昧走向富裕文明,老百姓能過上舒心的好日子。”原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兼職)、新時期產業工人杰出代表、全國勞動模范、改革先鋒、十三屆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
齊魯晚報“金牌讀者”許振超分享了新時代追夢人的暢想。
奮斗意味著拼搏和犧牲
許振超用個人經歷詮釋了個體與改革開放的密切聯系。許振超出生于1950年,“我們那代人,從小樹立的遠大理想,是為了祖國富強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奮斗”。踏入社會后他逐漸感受到,讓中國改變面貌需要億萬勞動者拿出“夸父追日”般的精神才行,這是幾代勞動者的共同目標。
“奮斗意味著拼搏和犧牲,意味著要把一生的最好時光都投進去還不一定能成”,他說,但我們有幸趕上了改革開放。
許振超清楚地記得,自己1968年進入青島港大門到改革開放的十年間,青島港的年吞吐量不過幾千萬噸,增長緩慢。當時,他站在高高的吊車機器房頂上可以看到膠州灣里到處停滿了等待裝卸的輪船,“有的停了十天二十天,最長的三個月,就因為碼頭太小,貨卸不下來。”改革開放讓青島港煥發了生機,“活是給自己干的”的新理念發掘出碼頭工人的勞動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現在青島港的集裝箱吞吐量已經接近2000萬標準箱,港口的總吞吐量超過五億噸,成為世界上裝卸集裝箱最快的碼頭。
“這是把自己前途命運和祖國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取得的成果。”他說。
最大的改革是思想意識
2018年12月18日,許振超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對于這份沉甸甸的榮譽,許振超一直覺得既意外又激動。面對未來,新一輪改革改什么?怎么改?許振超認為,就是要以人民為本,把給老百姓辦的事具體化、精準化,把好事辦好。新時代企業要高質量發展,必須把員工放在心上,調動工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019是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又一個春天,盡管國際國內形勢有很多不確定性,但依然充滿新期望。許振超寄語年輕人,要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戒驕戒躁,不要隨波逐流。最大的改革是思想意識的改革,年輕人應當多思考,努力去做正直、善良的人。社會高速發展、瞬息萬變,應當樹立危機意識,多儲備知識、技能,保留好“陣地”,才能在必要時異軍突起,接好、接穩國家建設的“接力棒”。
齊魯壹點粉絲節是創新升級
“今天活動的一些細節讓我挺感動”,作為“金牌讀者”,許振超見證了
齊魯晚報一路走來的堅定,他說,齊魯壹點粉絲節是創新和升級,是融媒轉型的有益嘗試,深化了
齊魯晚報的品牌滲透度和廣度,現場他看到很多忠實粉絲參與度非常強,全情投入,“可見這些活動密切了媒體與群眾間的距離和感情。”
現場分享的“最美人梯”等溫暖故事讓許振超印象深刻,他說,宣傳這類正能量新聞事件,就應當不遺余力。
“用戶在線上,這應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許振超同時說,這樣的創新和升級,也對記者和編輯提出了更高要求,期望
齊魯晚報壹點在改革中審時度勢,更積極地關注社會熱點、反映民生難點,發揮新聞客戶端的優勢,宣傳能力越來越強、社會影響力進一步提升,為新一代追夢者的奔跑吶喊助威,展現新時代媒體人的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