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心溫暖留守兒童的心靈,用陪伴照亮他們前行的路。10日,由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聯合發起的“益”起過中秋公益活動來到長清新之航希望小學,在這座僅僅有著21個孩子的山村小學里,學生大多屬于留守兒童,志愿者的到來,給這里帶來了頗多歡樂。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10日上午,新之航希望小學二年級教室里傳出郎朗的讀書聲,聲音在空曠的教室內久久回響。
實際上,在新之航希望小學里,一年級只有一名學生,而其它年級的學生也從四五個人到六七個人不等,全校加起來僅有21名學生。學校校長侯本民介紹,學校的學生來自周邊5個村莊,每一年學生的數量都不是很多,而且大多是留守兒童。
課間,孩子們做起了游戲,面前是兩層高的教學樓,背后是青聳的高山。不大的校園因為孩子們不斷傳出的笑聲顯得格外溫馨。
在領取到志愿者送來的中秋愛心大禮包時,看到有月餅,二年級學生李俊晨高興地說,“俺就愛吃月餅。”引來同學和老師一陣笑聲之后,他不甘示弱地說:“就是,好吃。(我)還喜歡過年,可以放鞭炮,一家人在一起,吃好吃的,多熱鬧。”
當天活動現場,志愿者為孩子們送來了中秋大禮包,這其中包括書包、文具、水壺以及月餅禮盒,領到愛心禮包的孩子們高興地笑著、跳著。
中秋節臨近,由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發起的“益”起過中秋公益活動正在進行中,11日,志愿者將走進邢家小學,與那里的孩子一起提前過中秋,同時通過郵寄等方式,為更多留守兒童送去愛心和祝福。
記者手記
留守兒童最需要什么?
一座僅有21名學生的山村小學,硬件設施并不差,2層的教學樓,足夠學生用以活動的操場,書籍相對豐富的圖書室,就連只有一名學生、兩名學生的年級教室,也是能容納三四十人的大教室。
在
齊魯晚報與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以及更多公益組織發起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中,我走訪過很多山村小學,探訪過很多留守兒童家庭,發現隨著國家對于鄉村小學校舍以及硬件設施的建設,學校條件都不錯,各學科老師也都有了,但如果要問這些山村小學還缺什么,該為留守兒童做點什么,學校校長們總是會給出一個答案:如果可能的話,歡迎一些有音體美特長的志愿者來做志愿服務。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過青島一對愛心夫婦定期到一所鄉村小學做支教志愿者的故事,他們每周都開車幾個小時到鄉村小學為孩子們上音樂課和體育課,孩子們每周都會盼著他們的到來。或許這樣的課程并不會為孩子們的成績增加多少分數,但這樣的陪伴、愛心和快樂,是留守在鄉村里的他們最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