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題材上看,三部影片都是近年來大熱的現實題材,話題度高,易引發觀眾共鳴?!杜实钦摺分v述1960年中國登山隊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完成人類首次北坡登頂珠峰的故事,兼具愛國精神和動作冒險類型。《中國機長》根據2018年川航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的真實事件改編。當時事件發生后,網友建議將其搬上大銀幕的呼聲就非常高,這次成品出爐,勢必引起較大轟動,就連英雄機長的飾演者張涵予,也被網友認為是最理想的演員人選。《我和我的祖國》再現了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許多經典的瞬間,如開國大典、首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香港回歸、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等,但都從小人物著眼,以情動人。
新主流大片成為國慶檔的最強音,其實,早在2010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就較早地提出這一觀點。 電影界廣泛認同“新主流大片”概念的時間點,一般認為是在2016年。2016年11月17日,電影界相關專家學者在中國電影資料館組織了“關于新主流大片的研討”,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陳旭光、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副所長趙衛防等電影界專家學者出席?! ≡谶@次專題研討會上,陳旭光解釋了“新主流大片”的含義:首先,是主旋律題材,充滿正能量;第二,貼近大眾文化性,故事性、戲劇沖突性強。其實,早在2010年,本報記者在相關評論中就提出了與“新主流大片”概念基本相同的“新主流電影”的概念,提出的契機是《唐山大地震》的上映。
電影《唐山大地震》2010年7月22日公映,本報記者提前十余天參加影片在唐山舉行的首映,于2010年7月14日在本報刊發“新片放眼瞧”專欄評論《中國新主流電影的誕生》,明確提出,“《唐山大地震》這部影片,為中國的新主流電影確立了樣板:表達這個時代的主流價值觀,藝術水準在高位上,有觀眾的認可和不錯的票房。”
這篇評論指出,“《唐山大地震》用商業大片的做法(保證好看),用一個家庭的親情史詩(個體性),敘述了一個民族的公共傷痛(歷史性),在歷史性和個體性的闡述之間達到了一種平衡。這是大手筆的做法,也標志著中國新主流電影的誕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倪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