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
齊魯晚報智媒體系再添羽翼,齊魯壹點區塊鏈系統正式上線,在山東省內首批實現了傳媒+區塊鏈的技術應用。通過齊魯壹點平臺發布的原創內容,將在第一時間上鏈,在互聯網中被認證、確權,更好地保護原創者權益。
在區塊鏈系統背后,是齊魯壹點內容庫的大數據支持。目前壹點內容庫已收錄了1500余萬條數據信息,包括圖、文、音、視頻等多媒體形式;同時內容庫具有自主學習能力,隨著數據庫的不斷擴大,學習能力不斷增強,將為使用者提供更為精準便捷的檢索體驗。
壹點內容庫與區塊鏈系統的上線,將更好地保護新聞媒體數字資產,重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智媒時代的傳播格局。
齊魯壹點區塊鏈平臺示意圖
大數據加密
保護新聞媒體數字資產
互聯網時代,版權保護一直是讓眾多原創者頭疼的問題。國家已經出臺了相當完善的版權保護法律,但在現實操作中,原創者維權往往面臨著諸多難題。網絡的虛擬性使得侵權行為難以被及時發現和識別;網絡的即時性和裂變傳播,令侵權的發展更為迅速,為版權溯源、取證維權也帶來了困難。
根據“人民版權”近期發布的《人民版權發展大數據報告》顯示,近年來,將近六成原創媒體作者遭遇過內容侵權,原創稿件被侵權頻次高達每篇作品3.64次。齊魯壹點區塊鏈系統的上線,可以逐步解決這些難題。
擁有“去中心化”、“數據不可篡改”等特性的區塊鏈技術,正在越來越多的領域被應用,版權保護正是其中的一種。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技術中心依托于“HyperLedger Fabric(超級賬本)”解決方案,依靠自身大數據能力,打造了一站式版權管理平臺,將為每一篇新聞稿件建立起區塊鏈數字認證,更好地保護新聞媒體的數字資產。
簡單來說,原創的內容一旦上鏈,其具體內容、發布時間就會在壹點區塊鏈中被記錄,形成獨一無二的區塊鏈認證,這種認證就好比是人的指紋或者身份證,不會重復、也難以被篡改,它記錄于整個互聯網中。一旦發現稿件被篡改、抄襲,壹點區塊鏈可由此發起一鍵維權。
齊魯壹點上線區塊鏈版權保護平臺,為融媒體時代的版權保護,提供了解決方案。
每篇稿件都有“身份證”
讓“拿來主義”無處遁形
原創稿件上鏈后,會有啥變化?其實,上區塊鏈并不會影響稿件本身的內容,而是給稿件一張“身份證”,這份電子認證可以如實地記錄下稿件發布的時間以及稿件的內文。
如下圖,這就是一張《壹點區塊鏈作品存證證書》,包括作品名稱、作者、內容、存證時間等信息。其中,存證區塊ID及作品Hash(哈希)值,可以簡單理解成這篇作品的“身份證號”,獨一無二,不可篡改。
一旦有人篡改或者抄襲了這篇稿件,壹點區塊鏈系統結合內容相似度算法將能第一時間提供證據。對于侵權平臺來說,復制、粘貼的“拿來主義”也將無處遁形。
對于原創作者來說,如何查詢稿件的區塊鏈認證呢?稿件上區塊鏈之后,在內文下方會有“本文已上區塊鏈”的提示,點擊這個地方,即可查看這篇稿件的存證信息。(如下圖)
據了解,使用區塊鏈進行保護版權已有先例。2019年7月,人民網就上線了“人民版權”平臺,截至今年的4月26日,該平臺已累計為200萬篇新聞稿件進行了版權存證。
作為山東省首批上線區塊鏈系統保護多媒體數字資產的新聞媒體平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區塊鏈將會不斷創新,更好地保障原創者們的權益。
支持億量級搜索
壹點內容庫有“大智慧”
齊魯壹點內容庫示意圖
在壹點區塊鏈系統的背后,是壹點內容庫的大數據支持。截至目前,壹點內容庫已經收錄了1500余萬條數據,包括1390萬篇文字稿、120余萬張照片、20余萬條視頻和8600余條音頻。
壹點內容庫是一個有智慧的數據庫,它融合了區塊鏈、圖像識別、標簽提取等多種人工智能技術,具備自主學習能力,不僅能智能化識別數據內容,同時可將數據智能反饋給用戶。
圖片、視頻數據標簽提取、智能識別。對于收錄的圖片、視頻,內容庫可自動識別出200個大類的物體,利用深度卷積神經網絡實現目標檢測,自主實現自動提取標簽功能,方便使用者查詢。而且,隨著后續樣本不斷擴充,識別的類別和精準度可得到進一步提升,有效支撐媒體庫視頻以及圖片的標簽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