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1 17:58:09 收集整理:齊魯晚報登報聯系方式掛失聲明電話15805318816發票收據營業執照公章法人章財務專用章銀行開戶許可證學生證丟失遺失聲
有人說是聽著他播的小說長大的,有人說是看著他演的影視、話劇作品長大的,這個人,就是著名表演藝術家薛中銳。
記者獲悉,著名影視、話劇表演與朗誦播講藝術家薛中銳,于2022年11月20日19時1分在濟南去世,享年85歲,山東痛失一位德高望重的藝術大家。
齊魯晚報記者與薛中銳相識18年,深切體會到薛老為人為藝,皆為藝術界的典范。在之前的采訪中,本報記者也了解到業界對他的高度評價。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說,“難忘薛中銳老師上世紀80年代演的《布衣孔子》。”著名演員吳剛說,“我是薛中銳老師的學生。”中國朗誦名家、北京朗誦藝術團團長殷之光說,“薛中銳演的話劇《蘇丹與國王》真棒。”著名朗誦藝術家瞿弦和、虹云則親自參加了朗誦會,分別朗誦了《蘭亭序》和《木蘭辭》。
首次暢談,他說某些明星“連戲劇的基本理論都不懂”
記者首次與薛中銳見面,是2004年3月17日,當時齊魯晚報文娛新聞中心舉辦了首屆“齊魯晚報電視論壇”。專家各抒己見指點熒屏,為國產電視劇的發展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受邀出席論壇的著名影視話劇表演藝術家薛中銳談到了當時熱播的韓劇《看了又看》,他說:“其實《看了又看》表現出的美學、美德和藝術,在我們國內的許多優秀片子里都能找到。‘深入生活+描寫普通人的苦樂+東方美德’的理念成就了很多電視劇。
談及演員的修養,薛中銳舉的一個例子引發了在座專家的思考,“在《藝術人生》的一期欄目里,《無間道》的兩個著名演員都認為‘演員就是演自己。
”薛中銳對此感嘆說:“很可憐!他們連戲劇的基本理論都不懂。”他說這是藝人的表現,趙丹在《烏鴉與麻雀》和《林則徐》里扮演的角色,姜文在《北京人在紐約》和《大太監李蓮英》的表演,表現的才是真正的演技派風范。
我們是看著薛中銳老師演的電視劇長大的2018年9月9日,由省文化廳、省文聯主辦的“好大一棵樹——著名表演藝術家薛中銳師生朗誦會”在濟成功舉辦,八旬薛中銳及其弟子為觀眾奉獻了一場聲音藝術的盛宴。
“我是聽著薛中銳老師播的小說長大的。”朗誦會上,擔任主持人的薛中銳弟子華青說。也有更多像華青一樣的“60后”觀眾說,當年收音機里放的薛中銳播講的《烈火金剛》《大刀記》等陪伴了他們的成長。作為中國電臺小說播講第一人,薛中銳從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播講的《烈火金剛》《漁島怒潮》《大刀記》等二十余部長篇小說,讓百姓在藝術沉寂中如饑似渴地爭相收聽,真正做到了家喻戶曉,他“聲情并茂”滋潤并溫暖了幾代人。
“好大一棵樹——著名表演藝術家薛中銳師生朗誦會”的主題之一,就是向陪伴了億萬人成長的師者薛中銳致敬,他的學生分別朗誦了《黑頭發寫給白頭發的歌》《我的老師是棵樹》《獻給老師》《感謝》等作品。
朗誦會現場更年輕的觀眾則說,“我是看著薛中銳老師演的電視劇長大的。”人們難忘,薛中銳2001年參加主演的電視劇《康熙王朝》在國內外連續熱播17年,他飾演的索額圖,被譽為“入木三分,形神兼備”。此外,他還在《康熙微服私訪記》《紀委書記》《龍票》等20余部電視劇中有著風采迥異的表演。朗誦會上,薛中銳的學生蔣文祥演繹了電視劇《康熙王朝》的片段,向老師薛中銳致敬。
對于觀眾說聽著他的小說、看著他的電視劇長大,薛中銳淡然一笑,“藝術長久地活在人民心里,是演員最大的欣慰。我付出了汗水,也得到了聽眾、觀眾的認可,了無遺憾。”薛中銳表示,朗誦是為觀眾而存在的藝術形式,“我之所以說朗誦也屬于藝術,是因為朗誦需要韻律,需要適度的夸張,有少許表演的成分,讓人感到是平等的交流。”
著名演員吳剛說,“我是薛中銳老師的學生"
除了學生們與薛中銳同臺演出,業內好友也通過視頻向薛中銳師生朗誦會表示祝賀。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說,“難忘薛中銳老師上世紀80年代演的《布衣孔子》。”著名演員吳剛說,“我是薛中銳老師的學生。”中國朗誦名家、北京朗誦藝術團團長殷之光說,“薛中銳演的話劇《蘇丹與國王》真棒。”著名朗誦藝術家瞿弦和、虹云則親自參加了朗誦會,分別朗誦了《蘭亭序》和《木蘭辭》。
朗誦會的主角,當然是81歲的薛中銳。朗誦會上,他先后朗誦了《紅高粱》《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作為中國朗誦藝術最高獎——聲震寰宇大獎的獲得者,薛中銳老當益壯,或深情,或豪放,或深沉,盡顯朗誦之美。
朗誦會的壓軸作品,是薛中銳和山東省話劇院演員們再現經典話劇《布衣孔子》的片段。盡管已經81歲高齡,帶妝的薛中銳依然精神矍鑠,風采依然,短短不到十分鐘的片段,已把孔子“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的精神表達得淋漓盡致。作為代表作之一,薛中銳先后于1989年、1997年、2009年在話劇《布衣孔子》中飾演孔子,并因此獲得中國話劇最高獎“金獅獎”。
52歲時首演孔子,演戲就演人,演人就演人心
薛中銳說已忘記自己演了多少次《布衣孔子》,“但肯定超過三百場。”首演孔子那年,薛中銳52歲,上世紀80年代末,第一次到北京演出,連演40場,場場爆滿,掌聲不斷。在海淀演出時,大學生在演出結束之后十多分鐘都不肯散場,一直激動地歡呼。對此,薛中銳告訴記者,“演戲就是演人,演人是演人的內心,所以演員必須把人物的內心世界表達得淋漓盡致,才算是成功。”
薛中銳生于河北景縣,成長于山東,他說自己已經是一個齊魯人。朗誦會上,薛中銳弟子楊復、趙啟男也朗誦了《我是山東人》,向老師致敬。作為山東目前最德高望重的表演藝術家,薛中銳受到大家的尊重。不過薛中銳對自己藝術生涯的總結是:“藝者,初為拙,漸為巧,巧生華,華后則樸矣。”他說,人的一生懂的學問是有限的,那些經典的東西大多數是“樸”的,為人為藝,皆是如此,“所以我常告誡自己,上升時莫張狂,低落時莫悲傷,沿著自己心中的路,一直走下去。”
(記者 倪自放)
關于齊魯晚報的更多經典推薦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