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近日在湖南長沙舉行,濟南市歷城二中高三29班石玉晨同學以全國第八名的好成績摘得金牌,被保送至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她也是生物奧賽全國前十名中唯一的女生,并入選了國家集訓隊。
作為別人眼中的“學霸”,石玉晨備戰奧賽期間也有過迷茫、糾結,但在老師的幫助和她的自我調節下,逐漸找回了學習生物奧賽的初心,并堅持了下來。談及愛好,她說自己從小就喜歡看報紙,尤其喜歡看《
齊魯晚報》,從小學時就開始讀報,已經堅持了8年。“《
齊魯晚報》給我提供了一個了解世界的窗口。”
石玉晨演示如何解剖一條魚。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飛 攝
初中就對生物感興趣,備賽期也曾想過放棄
今年5月,在全國生物奧賽省賽區比賽中,歷城二中有11人獲得一等獎,2人入選省集訓隊。8月17日—20日,在長沙舉行的第27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中,代表山東省參賽的濟南市歷城二中石玉晨獲全國生物奧賽金牌,保送清華大學;另一名同學馬炳林獲全國生物奧賽銀牌,獲得清華大學降60分錄取資格。另外,該校任清宇同學還獲得了全國信息學奧賽銀牌,取得北京大學降一本線錄取資格。
“初二的時候,我們有個種植物的作業,我種了黃瓜,寫了觀察日記,當時覺得生物比較有意思,后來上了高中后就選擇了生物奧賽。”8月27日,面對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的采訪,石玉晨告訴記者,準備奧賽的兩年,并不是一帆風順,也有過因成績不好懷疑自己、想要放棄的時候,但是在老師的幫助和自我調節下,熱愛生物的初心讓自己堅持了下來。
“在感到迷茫的那段時間,我默默寫了兩本日記,我的奧賽指導教練一直鼓勵我,也給了我堅持下去的信心。最終我也調整了心態,做最壞的打算,往最好的方向努力,因此在取得金牌的時候我的內心其實很平靜。”
解剖鯽魚成奧賽的一道考題
接受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采訪時,石玉晨現場還演示了自己是如何解剖一條魚的。而解剖鯽魚也是本次生物奧賽的一道動物學實驗考試題目。她坦言,自己愛吃魚,尤其是魚頭,但考試考解剖魚還是令自己沒有想到。
石玉晨告訴記者,生物解剖實驗不能見血,通常是解剖無脊椎動物,這次考試首次使用了脊椎動物,因此自己在訓練時完全沒有準備。剛進考場時,周圍有的同學發出了驚訝的聲音。
“鯽魚解剖也是有一定要求的,比賽要求完整保留魚內部的五塊骨頭,把肌肉剔除干凈,如果采取開膛破肚式的解剖就會損壞其中一個,我的整個實驗大概用了四十至五十分鐘。”
石玉晨介紹,“解剖一條魚就能上名校”的說法并不準確。鯽魚解剖只是動物學解剖實驗中的一個考試項目,動物學實驗只占據競賽實驗環節的四分之一,生物競賽除了實驗考試,還有難度更大的理論考試。
雖提前保送,也會留校繼續學習
談及自己的愛好,石玉晨表示喜歡讀報紙,從上小學時就開始訂閱《
齊魯晚報》,直到現在還保持著閱讀紙質報紙的習慣。“我已經讀《
齊魯晚報》八年時間了,算是一個比較資深的報友,特別喜歡文娛天地、青未了、知了、時事政治等板塊,因為我們是寄宿制學校,了解外界的資訊比較少,我覺得
齊魯晚報給我提供了一個了解世界的窗口。”石玉晨表示。
“參加奧賽,不僅收獲了知識,還是一段寶貴而難忘的經歷。盡管中間也有波折,只要自己確實喜歡,就一定能堅持下來。”不滿18歲的石玉晨說,盡管已經保送清華,但開學后,她會繼續留在學校學習,準備國家隊的選拔,爭取代表中國參加生物國際奧林匹克競賽。
據統計,自2010年至今,歷城二中共獲得國際奧賽金牌3枚,全國金牌29枚、銀牌23枚,是全省獲得國際和全國奧賽金牌最多的高中學校;2017年有45位同學獲得數學、物理、生物、化學、信息學五大學科競賽省賽區一等獎。
“通過學科奧賽,學校為有學科特長的學生搭建了個性化的成長成才平臺。”學校副校長李礦水說。
(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飛 潘世金 實習生 徐麗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