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裴桂峰女士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轉發下載齊魯壹點APP的智能邀請碼并深情撰文講述自己從學生時代到工作期間乃至今日與
齊魯晚報的不解之緣。裴桂峰是一名優秀律師,她熱心公益,一直關注
齊魯晚報的發展,如今
齊魯晚報大力發展新媒體,她又積極投入到為齊魯壹點搖旗吶喊的隊伍中去了。
裴桂峰是山東鳶都英合律師事務所的一名優秀律師,早在
齊魯晚報今日濰坊在濰坊創刊之初,她就與本報記者結下友誼。她不僅是
齊魯晚報的忠實讀者,還經常為
齊魯晚報提供新聞線索,為記者在采訪中遇到的法律問題提供免費的咨詢。
24日,裴律師看到本報記者朋友圈中發出的齊魯壹點下載邀請碼后,不僅自己主動下載,還動員自己的家人也下載,隨后她又在自己的朋友圈里也轉發了邀請碼并附上一篇飽含深情的文章,講述她與
齊魯晚報之間的點滴故事。
裴桂峰文章的題目叫《與
齊魯晚報同行》,她在文中寫道:
上世紀九十年代讀大學的時候,獲知時事的主要方式就是讀報。上午一下第二節課,我們班就有兩名同學沖出校門直奔報刊亭。然后捧著《
齊魯晚報》邊讀邊踱步往回返,有時上課鈴響了他倆還沒到教室。盡管我們可以免費蹭讀,但還是偷偷笑他倆學法律的不務正業。而今他倆一個在中宣部工作,一個成了知名大律所的行政主管。
2000年畢業后,我給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律師做學徒,他老人家年逾花甲卻熱愛學習,外出辦案或來所里總會手里拿份報紙,其中總少不了《
齊魯晚報》。他家門口也釘著《
齊魯晚報》等好幾個報箱,我當時想,這就是新時代書香門第的標志之一吧。
2006年,我來到了現在律所工作,作為知名大所,所里的學習、閱讀氛圍自然是很濃的,忙里偷閑之際,大家都喜歡去行政辦公室借閱當天的報刊,想讀《
齊魯晚報》那可得早點去搶。報紙讀多了,漸漸地我們也把一些典型案例提供給
齊魯晚報記者用來普法,我們遇到棘手案件也請記者們幫忙曝光一些不文明行為,大家相得益彰,我們成了合作伙伴。
2012年,我受司法部派遣,代表濰坊律師赴貴州國家級貧困縣進行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工作之余,深感當地留守兒童生活、讀書之不易。在我和同事、朋友們竭盡全力去幫孩子們的時候,《
齊魯晚報》開辟專欄跟蹤報道,廣泛宣傳,讓許許多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了這個行列,那一年我們幾乎給全縣偏遠貧困學校捐贈了圖書角,湊錢給孩子們人手一本新華字典。直到現在大家仍然經常為孩子們捐贈衣物及學習用品。
如今已是自媒體時代,路邊的報刊亭沒了,家門口的報箱也成了古董。每天讀報的習慣好像也已丟棄了好久。昨天《
齊魯晚報》一位資深記者發朋友圈,讓大家幫忙下載“齊魯壹點”,我毫不猶豫地下載了,雖說是幫朋友完成任務,其實更是懷念與《
齊魯晚報》一起走過的二十年!
裴律師告訴記者,她是記者的朋友,也是
齊魯晚報的忠實粉絲、老朋友,她希望能為齊魯壹點的推廣盡一份自己的力量,希望更多的讀者下載使用齊魯壹點,與
齊魯晚報一起同行。